血液透析(HD)是終末期腎臟病(ESRD)患者最常用的替代治療方式,很大程度上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由于原發病的進展和治療的局限性,血液透析患者往往經歷很嚴重的臨床癥狀負擔,慢性疼痛是其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慢性疼痛的發生率、嚴重程度及困擾程度高,但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地管理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疼痛,改善其生活質量也是醫務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01
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影響因素
1. 人口學因素
現有研究中患者的年齡、透析年限、性別等人口學因素對慢性疼痛的影響仍存在爭議,有些研究發現高齡、透析年限長的患者更容易發生疼痛癥狀,且疼痛強度大,而亦有研究發現年輕患者疼痛的發生頻率及嚴重程度更高,且與性別無關。
2. 疾病因素
血液生化指標:如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血磷、血鈣、β2微球蛋白水平等與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發生及嚴重程度有關。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發生可能與甲狀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關,與骨密度呈負相關;腎性骨痛的嚴重程度與血清鈣濃度和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呈正相關。
穿刺因素:血液透析患者多采用16~18G的穿刺針進行動靜脈內瘺穿刺,這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穿刺的角度、速度、方向及不同的穿刺方式都會影響疼痛的嚴重程度。
抑郁、失眠:研究顯示抑郁和失眠與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均呈正相關,并且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其抑郁和失眠的發病率及程度也更高。
02
深圳血液醫院: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如何管理
1. 藥物治療
調整版的WHO 三階梯鎮痛法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推薦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管理,但需綜合考慮到患者的年齡、腎小球濾過率、藥代動力學、藥物的清除率及副作用等因素。目前,醋氨酚、曲馬多和芬尼太是使用較多的止痛藥,因為擔心藥物毒性及成癮性問題,臨床醫務工作者對于阿片類藥物的使用仍較為謹慎,對此一些指南建議在使用該類藥物之前,先用阿片濫用風險篩查工具進行測評,識別成癮的危險因素如青年、家族濫用藥物史、精神障礙等。在輔助用藥中,抗驚厥和抗抑郁類藥物被推薦用來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的神經病理性疼痛。
在臨床上針對慢性疼痛不同的發生機制而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也是較常用的方式,如甲狀旁腺激素升高、鈣磷代謝紊亂引起的疼痛,可采用西那卡塞、骨化三醇等;一些表面麻醉藥如利多卡因也可用來緩解透析穿刺引起的疼痛。
2. 非藥物干預
改善穿刺技術:相較于傳統的繩梯法,扣眼穿刺法被證實能更好地減輕穿刺引發的疼痛感,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推薦使用的方法之一。
身心療法:研究顯示音樂療法、放松訓練、靈性照顧等身心療法可用來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干預時間為5~30 min 不等,每周2~3 次。但需及時的評估、調整干預策略以確保干預的時效性。
物理療法:針灸、冷療、紅外線理療、按摩、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疼痛嚴重程度。